? 關鍵詞:去產能
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指出,到2020年,鋼鐵粗鋼產能凈減少1億至1.5億噸。近兩年,通過常態化開展淘汰落后產能、清理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和聯合執法三個專項行動,不達標的過剩產能加快退出。2016年,全國粗鋼去產能超額完成6500萬噸,2017年通過全力清繳地條鋼,全國粗鋼去產能5000萬噸,基本完成去產能目標。
截至2017年年底前,鋼鐵完成去產能超過1.15億噸,已超過鋼鐵五年去產能目標中1億噸的底線。2018年鋼鐵行業將繼續推進去產能工作,嚴禁新增產能,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
? 關鍵詞:出清“地條鋼”
2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等五協會發布《關于支持打擊“地條鋼”、界定工頻和中頻感應爐使用范圍的意見》(鋼協〔2017〕23號),明確了工頻和中頻爐使用范圍。
4月,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明確要求“地條鋼”界定的標準參照鋼協〔2017〕23號文件執行,并于2017 年6月底前,依法進行“四徹底拆除”。
5月和8月,國務院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督導、核查和驗收。
10月,1.4億噸“地條鋼”產能于10月份提前清零。
? 關鍵詞:“2+26”城市采暖季限產
8月26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提出的“2+26”城市實施工業企業采暖季錯峰生產等措施,要求石家莊、唐山、邯鄲、安陽等重點城市,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以高爐生產能力來計算,通過企業實際用電量來核實。
? 關鍵詞:廢鋼
2016 年12月,《廢鋼鐵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印發,明確了六大主要目標,包括提高煉鋼廢鋼比,在“十三五”末要達到 20%以上,其中轉爐廢鋼比達到 15%以上,電爐鋼比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逐步擺脫電爐轉爐化),提高廢鋼鐵加工裝備水平,先進的加工設備(破碎線、門式剪切機、移動加工設備等)能力超過 60%,逐步淘汰火焰切割等落后加工方式和落后的加工設備等。
2016 年國內粗鋼產量 80,760.94 萬噸,同比增長 0.47%,根據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的統計,2016 年廢鋼消費量8,330萬噸,廢鋼比10.31%,仍處于較低水平。2017 年 1~9月,全國粗鋼產量約 6.39億噸,同比增加 3495 萬噸,增幅為 5.8%;煉鋼共消耗廢鋼鐵約 1.01 億噸,同比增加 3653 萬噸,增幅為 56.5%。這是十年來煉鋼廢鋼鐵消耗總量首次突破 1億噸,預計到2017年底,煉鋼廢鋼鐵消耗總量可達 1.4億噸。2017 年 1-9 月廢鋼鐵單耗為 158.5 千克/噸,同比增加 51.4 千克/噸。這是我國廢鋼消費力度提高的一個信號,標志著我國鋼鐵工業大規模應用廢鋼鐵的時代已經到來。
按照《廢鋼鐵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未來五年,我國鋼鐵產業煉鋼廢鋼比將大幅提升,意味著煉鋼原料中廢鋼的占比需要增加,相對的鐵礦石和煤炭占比則會減少;電爐煉鋼比的提升意味著鋼企需要配置更多的短流程煉鋼工藝,同樣會影響長流程的原料用量。未來鋼鐵行業原料需求結構將得以改變。
2017年全國電弧爐煉鋼新增及投產不完全統計:
? 關鍵詞:兼并重組
5月12日,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發布關于做好2017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2017年要推動鋼鐵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再啟動若干鋼鐵行業重大兼并重組,鼓勵有條件、有實力的鋼鐵企業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繼去年寶鋼和武鋼重組之后,2017年出現了多起重量級的鋼鐵企業兼并重組。
包括沙鋼重組東北特鋼,中信集團戰略重組青島特鋼,北京建龍重工集團重組北滿特鋼,寶武系的四源合基金與重慶戰新基金共同出資設立鋼鐵平臺公司參與重慶鋼鐵破產重整等。
? 關鍵詞:產能置換
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年初至2017年12月25日,參與鋼鐵產能置換的企業(新建項目)共72家,其中云南省最多,達14家。
擬淘汰煉鋼產能13162.5萬噸,煉鋼產能10562.5萬噸;擬新建煉鋼產能11768.3萬噸、煉鐵產能9435萬噸。
分地區計,新建煉鋼產能最多的省級行政區為河北省,新建煉鋼產能3148萬噸;新建煉鐵產能最多的省級行政區也為河北省,新建煉鐵產能3130萬噸。
各地區新建煉鋼、煉鋼產能分布圖如下: